1.生态高值农业
“生态高值农业”是充分应用现代及未来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信息技术、新生物技术等武装起来的农业高新技术体系与生产模式,其宗旨是在确保生态环境友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内涵和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农业产业的高值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产业化水平、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生态高值农业”以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特性,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必然是现代化的“生态高值农业”。近年来,“生态高值农业”中的代表产业——功能农业经过发展已初具规模。
2.功能农业
功能农业是指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使农产品中硒、锌等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或其它功能物质定量提高的农业生产过程。功能农业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农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高产农业
建国之初,解决温饱问题是首要问题。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土壤改良、化肥、农药施用和良种的研发,把提高农作物产量作为首要任务,这个阶段的农业称为“高产农业”。
第二阶段: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是以农产品的生态安全为诉求,强调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控制有害物质的引入,从而保护人体健康。这是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对高品质、安全健康的生活追求。
第三阶段:功能农业
功能农业作为农业未来发展的新阶段,支撑着农业的生态高值目标,侧重于增加农产品的健康内涵,开启了“吃”的新时代,即从吃得“饱”、吃得“安全”,向吃得“健康”迈进。
功能农业相比绿色农业的突出特点就是,消费者在持续使用功能农产品之后身体健康能够得到改善。
3.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分界线。在远古时代,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
2021年11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明确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定义和管理规范,规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公布食药物质目录,对目录实施动态管理。

药食同源是指传统作为食品,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的物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传统上作为食品食用的习惯;
(二)已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三)安全性评估未发现食品安全问题;
(四)符合中药材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